本站目前静态部署在Github,若图片或公式加载慢,请尝试刷新或魔法。

zjucab-expshare-banner-2024-04-16-10-59-04

周一晚上的时候受到了学院这么隆重的邀请,我心里其实还蛮诚惶诚恐的。主要是自己目前也没有一个着落,只收到了一些面试,所以我觉得我恐怕没有这个资格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但是既然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并且我也记得国奖面试的时候老师也希望能够把自己这段时间的经验分享一下,所以我也欣然答应了。

我其实思考了很久要如何进行这样的经验分享,要怎样组织内容才能真正让感兴趣的同学获得一些启发。众所周知,分享经验的目的就是让他人也能够取得类似的成功;但是成功这件事情,本身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换句话说, 你需要实力以及在面对机遇时自己能有充足的准备抓住这次机遇

我并不是在说经验分享没有任何用处。恰恰相反,我是很支持经验分享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进行经验分享的时候,我可能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细节,因为我十分清楚,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和我度过完全一模一样的经历,描述经历让别人去复刻,信息密度太低;但是他们的成功总是有类似的思路。这个思路指的是:

  • 这个人的个人定位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出国出境这条路?
  • 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这个人的目标和准备方向是什么?
  • 他是如何掌握整个时间线,并如何进行决策的?
  • 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他是以什么心态、用什么方法如何克服的?

这个思路我觉得才是关键所在,也是这个人能够成功做到这一步所积累经验的内核。

1. 说在前面 Link to this heading

对我个人而言,真正开始进行出国的准备也就是今年3月。那时我只知道考个语言成绩,然后可能是想去北美所以选了托福,其他的一切都不知道。因为准备时间太晚,当时还差点没找到暑研。直到今年10月,我也不知道我要怎么申请,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在整个出国申请过程中,除了最近一个月准备文书材料时有一个当时暑研认识的兄弟和我时常有交流经验,我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供我参考的近年的经历,更别说去复刻。

因此,回顾整个申请的过程,我感觉我自己的时间线把握的并不好,每一次都是感觉就快寄了的时候,运气感觉好起来了,然后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所以我个人觉得我自己能够走到现在,还是相当幸运的,也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帮助。

这其实也说明了, 只要你的思路对,并且你真正花心思在上面了,什么时候准备都不会晚。关键就是你平时的积累以及关键时刻能否把握住机会了

因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从我个人的角度,分析整个思路以及我们平时需要积累什么。

在我们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对“出国出境”下个定义。“出国出境”其实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选择读博或者读硕,选择港澳台、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是欧洲美国,有无数的选择,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想的“出国出境”和我讨论的“出国出境”都不是一个东西,那么我们的讨论就没有价值。

那么我在这里以及这次分享讨论的“出国出境”主要是指, 申请目标为北美院校的直博,希望未来走学术道路从事科研工作,并且申请目标是比较顶尖的院校 (学校和专业排名都比国内院校高的水平)。

我很清楚,并不是所有人出国的目标和职业规划都和我一样,毕竟出国出境的选择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都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因为我只有“这种出国出境”的经历,所以我的所有分享和讨论都在这个语境下进行(我以下指的“出国出境”基本上指的是这类);目标和我不一样的、也是20级出国的同学,我想他们在他们的领域上会比我有经验的多,比如申请欧洲、港校之类的。

因此,如果你现在对于“出国出境”的想法和定义和我讲的这个非常相近,那么恭喜你,我觉得大部分的思路和建议你都可以认真参考一下;如果说你现在想清楚了,对于“出国出境”的想法和定义不是这个,比如我想出国读个硕士读两三年再回来读博之类的,那么也不用难过,你也可以从这些思路上找找灵感。当然,我也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低年级同学可能和我去年这会一样,连“出国出境”是啥都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具体要干啥,这也很正常。

所以, 我在下一个部分将先讲“选择出国出境的理由”,并且也给这些迷茫的同学一些准备建议,然后再倒回来给出国出境意愿比较强的同学梳理一下思路

2. 为什么选择出国出境? Link to this heading

别的东西不说,如果你自己都没办法说服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我想你自己不会有太多动力去准备,更不会放很多心思在上面。所以,明确自己选择出国出境的理由相当关键,也是我想要分享的思路之一。

但是也有同学会说,我真就没想好自己为什么要出国,我还想着保研或者考研,或者直接找个工作。这其实相当正常,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去年这个时候,包括从大一开始一直到大三下的开头那段时间,其实我的目标一直都是保研,那会都没怎么想过出国,大二暑假和大三秋冬考的托福也是自己纯纯想多学点英语,同时相当于给自己一个备用选项(所以那时考出来的语言成绩也不行)。总的来说,就是自己直到今年3月份,也并没有想好为啥要出国。

所以我很能理解大部分人迷茫的心情,也清楚 如果没能真正说服自己,没有找到自己选择的理由,自己是不会花太多心思去认真准备的 ,最终结果就是和我之前一样,一拖再拖,拖到ddl前发现啥也没准备好,所以结果可能就不尽人意。

2.1 我有自己的理由:确定具体的目标院校和方向 Link to this heading

对于现在就有强烈意愿出国的同学,可以尽快确认自己的目标:

  • 我想申北美/欧洲/新加坡日本/港澳台?
  • 我的申请方向具体是什么?是走学术界还是工业界?
  • 我申请的院校有没有科研、实习需求?(同样申请这个院校的其他同学是不是找了海外实习?)

其他具体的准备内容将放在下一节“如何进行准备”。

2.2 我不知道/我对于选择出国出境摇摆不定 Link to this heading

这个应该是绝大部分低年级同学(21级-23级)的同学,或者是一些打算明年出国的20级甚至19级同学的状态。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这样,也可以做一些考研/保研/出国都行的准备:

  • 提高学业成绩 :考研/保研/出国都是越高越好
  • 多学英语 ,可以以准备托福/雅思为目标进行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语言成绩,更是为了出国/保研都可能会有的英语面试,以及平常阅读文献/上英文课程。
  • 多参加一些 科研实习 (如果有海外实习/科研的经历,我想在保研/出国面试上应该会很占优势),或者是社团活动

3. 如何进行准备? Link to this heading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但是需要重新强调的是,这些建议都是在 申请目标为北美院校的直博,希望未来走学术道路从事科研工作,并且申请目标是比较顶尖的院校 语境下总结出来的,其他方向的准备思路可能有一些不同,仅供参考。

出国出境申请打的就是信息差。我觉得在整个出国出境申请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准备经验在于,如何克服这种信息差,把控好时间线 。因为具体的要求其实没多少好讲的,其实在准备过程中会提供具体的要求,且每个项目的要求都不一样,看别人的反而容易出错。但是基本的时间线是一致的。

比如说,你打算明年秋(24fall)入学,或是打算后年秋(25fall)(应该是大三同学主要的时间)、26fall(应该是大二同学主要的时间),等等。

因此,在简单介绍完整体的准备思路后,我将依次对这些给出一些建议。

3.1 整体准备思路 Link to this heading

  • 学业成绩 :大四上申请时看的是大学三年的成绩及排名。对于较为顶尖的院校,比如耶鲁,一般GPA要在3.9+/4.0。
  • 语言成绩 :看学校,也要看你选的是托福还是雅思。对于较为顶尖的院校,托福一般都要100+。
  • 推荐信及科研经历 :对于比较好的学校,获得海外教授推荐信很重要。所以建议有一段海外科研经历。同时校内也最好有至少一段的科研经历。申请时会让你填你参加科研的时间,包括平常边学习边参加科研的时间(part-time)以及全职参加科研的时间(full-time,通常是假期进行的科研)。另外在面试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问你的科研经历。
  • 文章(publication):有文章的话最好。但是没有也不要紧。因为海外的教授都知道本科生更加注重课业,并且由于文章审核周期的原因,发不了什么文章。

不管是你申请暑研、还是最后申请直博之类的,基本上所有的文书材料、面试都是基于以上几点。

3.2 理想准备时间线(现在-25fall入学) Link to this heading

因为我也是大三下开始准备24fall入学的,所以我对于去年这时的我应该如何进行准备可以给出整个时间线。

所以,对于 明年秋季申请、25fall入学 的同学,我想你可以参考这样的时间线:

  • 现在-明年3月:找好明年暑期的科研实习。一般我们需要自己发邮件联系教授,让教授给我们在他实验室实习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说的“套词”。可能会包含面试。
  • 明年4月-6月:和教授或者是他秘书保持联系,准备出去暑研的材料,包括护照、签证,预约面签(面试发签证)。顺便考托福。
  • 明年7月-明年秋季(可能是9月至11月):进行暑期科研实习,同时与你所在的暑研院系多交流(俗称混脸熟),了解一下申请的条件,开始准备文书工作。12月申请截止的话,托福最好在10月前考出来。
  • 明年10月-明年12月:准备文书材料,包括简历(CV)、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研究目的(Statement of Purpose)、推荐信等等。
  • 明年12月-25春季:准备面试,获得offer。(我现在就是在这个位置。)

当然,我今年出去暑研时,我也见过有人3月份就出去暑研,一直到明年3月份。这当然也可以,但是你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校内课程,得以完成校内课程保证毕业为前提。

3.3 其他时间线下的准备思路 Link to this heading

24fall现在北美应该绝大部分都已经截止了,好像有些欧洲的项目明年1月结束,但是也不太来得及整体准备了,所以我也给不出思路。如果是26fall,我想你可以这样准备:

  • 现在-明年12月:在校内或者是海外找实验室进行实习,获得1-2段科研经历,最好有文章;同时提高英语,准备语言成绩;提高GPA,你还有时间。
  • 明年12月-后年12月:按照25fall的时间线即可。

3.4 具体准备的方法思路 Link to this heading

我重点以 明年秋季申请、25fall入学 的时间线作为例子进行介绍。这个时间线能早不能晚。

3.4.1 现在至明年3月:找好明年暑期的科研实习 Link to this heading

  • 为啥要暑研:一方面暑研能增加你申请的竞争力,现在几乎成为名校的必选项;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出国读博做研究做准备,你可以看看出国科研到底是什么样的。
  • 怎么找:确定好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邮件联系相关导师。
    • 可以是自己上院校官网搜个人主页,发邮件联系。这个一般都要“海投”,也就是同时发出十几封邮件,希望能够有导师会感兴趣联系你。
    • 或是与校内的实验室导师聊,让他给你一些推荐的导师。浙大的导师一般都是有海外经历的,所以可以问问他们的建议,如果你和校内导师关系好的话甚至直接让他们把你推荐过去。
  • 找暑研时需要准备的:一封请求暑研的邮件、个人简历(CV),甚至可以提前准备好ppt;
  • 联系上了之后:恭喜你,接下来教授可能会找你聊会/简短的面试,你可以积极商量一下暑研的时间,过去之后要做什么工作。如果成功确定下来,那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 控制时间:最好在3月份之前确定好,不然面签流程走不完,没法在7月份时出去。

3.4.2 明年3月-6月:准备暑研材料 Link to this heading

  • 对于大三的同学而言,这段时间应该是最忙的时间,同时要注意提升GPA,准备英语。
  • 这时最重要的是准备材料。教授或者秘书会具体说明哪些材料需要准备,以及其时间。不同的院校及项目要求都不一样。
  • 但是一般而言,如果7月份出发,5月中旬前一定要前往大使馆完成面签,避免因为签证被check或者什么的导致赶不上7月份的暑研。
  • 面签通常需要准备的:准备好护照、预约好面签时间、准备好DS-2019、CV、买好保险、如果自费出去还需要开个资产证明等等。这个可能每年都会变,具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务必认真看好要求。
  • 如果是7月初出发,那么最好6月中旬前签证就能到手,因为你还得准备机票。理想的条件当然是越早越好,甚至4月你都可以拿到签证买好机票。

3.4.3 明年7月-明年秋季:进行暑研 Link to this heading

  • 与你所在的院系老师多交流,混个脸熟,有助于你的申请;
  • 在认真做研究的同时,了解申请的条件,开始准备文书;
  • 准备语言成绩,12月申请截止最好能在10月份之前出成绩。托福可以在外边考。我当时就是在美国考了两次托福。
  • 感受一下出国出境科研是什么样的,和你想象中的暑研是不是一个东西。如果觉得不习惯不适应,还可以选择别的选项,比如保研/考研之类的。

3.4.4 明年10月-12月:准备文书材料,提交申请 Link to this heading

  • 这个对于不同院系不同项目要求很不一样,甚至叫法都不同。
  • 但是一般包括:推荐信、成绩单、语言成绩、CV、个人陈述、研究目的等。
  • 具体的思路可以是:(如果是12月份申请截止)
    • 9月:打印成绩单;
    • 9-10月:将所有你想申请的院校整理成一个在线表格,在院校对应的申请系统创建申请;
    • 10月前:把语言成绩考出来,满足目标院校的要求;
    • 10月:提前联系好给你推荐信的导师,将院校表格发给他们,让他们给给建议(比如该领域有没有比较推荐的院校/实验室/导师),同时与他们商量并明确推荐信的具体要求。一般是3封推荐信(我是1封找了班主任,1封校内导师,1封暑研导师),最好能拿到强烈推荐;
    • 10-11月:准备CV、个人陈述、研究目的。可以参考一下网上一些模版的思路,但是我觉得不能完全按照那个写,还是要自己认真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个人背景、自己的研究经历、自己的研究兴趣在哪、为什么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自己为什么要读PhD、自己为什么对这个院校感兴趣、有哪些感兴趣的导师/实验室等等。理由一定要具体,不能假大空、泛泛而谈,否则文书上会很吃亏。所以我才说一定要自己认真思考、用心写,粗糙的文书对方一下都能看出来。
    • 11月:距离申请截止还有1个月左右时,可以适当邮件联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说明一下自己为什么感兴趣、总结一下自己的研究经历、把CV也发过去。首先,这可以方便确认一下对方实验室有没有在招人,你还能不能过去读PhD;其次,可以混个脸熟,增加对方对你的印象。这可以帮你提前排除一些选择。如果对方特别好,还可以帮你个性化地针对申请那个院校及实验室修改一下文书(我就是这么干的)。注意,对于强委员会(committee)的院校(也就是说你的申请一个教授决定不了,而是一整个院系一起看),这个方法不一定有用,也不是必须的,最多让他帮你修改一下材料,大部分都会说”鼓励你申请,但是我也决定不了“这样的。但是,对于强教授的院校(也就是说教授是可以单独捞人的),那这个时候套词还是比较关键的,有些老师说不定就直接给口头offer了,所以这一步还是必要的。
    • 11月-12月:务必在申请截止之前提交申请,建议做一个在线文档或者自己电脑里准备一个文件夹,时刻检查自己有没有漏掉的材料以及漏掉的申请。推荐信还没发的及时催促导师。交申请费时一般要准备一张美元信用卡,(当然如果你出去做了暑研你肯定有了)这个也要提前办好。

3.4.5 准备面试 Link to this heading

  • 这个每个项目的时间线也不一样,注意每天检查邮件。不过一般是12月截止,12月中旬会有一批、一月中旬-2月会有一批,3-4月基本就出结果了。
  • 我目前面试过的两个学校,伯克利和Caltech,面试时间都是在10-15分钟,面试问题会提前发给你;
  • 注意时差问题;
  • 面试问题虽然会提前发给你,但是教授很可能会随时打断你,问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很多都是关于你的研究经历,所以务必熟悉与你研究经历相关的领域和知识点。

4.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Link to this heading

这也就涉及到我们一开始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踩过什么坑,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4.1 掌握时间线、克服信息差 Link to this heading

首先是 掌握时间线,克服信息差 。这也是我这段时间踩过的最大的坑,因为我准备得其实算很晚了,几乎就是时间上再差一点可能暑研就去不成,可能就不会走出国这条路了。另外我在准备材料时也算特别晚了,因为一开始我感觉无从下手准备。

但是我会对院校官网的信息、一些网络上的留学经验、打听朋友老师的意见建议总结到一起,时刻把握进度控制时间,这才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即使缺少直接参考的例子或者时间线,我也会积极提问,比如在98上发帖询问、询问同级申请的朋友他们现在的进度、询问老师关于院校导师选择的建议、或者直接发邮件询问自己感兴趣的导师看看能不能帮忙修改材料。

当然,我现在已经快把申请的流程走完了,所以我也很希望能够把我的经历和时间线展示给大家,让更多有出国出境想法的同学不至于太迷茫,没有参考。

4.2 独立思考、用心准备 Link to this heading

这是我觉得在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态度。每年、不同院校、不同项目、甚至不同实验室都有其特定的要求以及时间线,切不可照搬他人的时间线安排以及申请材料、所谓模版。很可能别人虽然这样走下来是成功的,但是不适用于你,直接照搬反而会犯错;另外,那些教授每年都会看成百上千个申请材料,套用所谓模版一眼就能看出来,反而降低材料的竞争力,讲不清楚自己的故事。

独立思考指的是,** 时刻想清楚自己目前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走到了哪一步,接下来该怎么做,提前规划好两个月后的申请安排。** 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始就说,我更倾向于分享我的思路,而不是个人经历中的细节,甚至以此来鼓吹我自己是怎么怎么努力。因为我很清楚,选择在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不能做到独立判断现在自己的状态,你就无法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了什么,到底需要找什么信息,只是死磕在错误的方向,对于出国出境申请这种打信息差的战役而言是很吃亏的。(这其实也反映了为什么留学中介还有其生态位。当然,我并不是说中介不好,而是一方面让没有找中介的同学知道靠自己也能做好,另一方面就是提醒找了中介的同学也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思考,可以 把自己的目标、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申请材料等一纸一笔地列出来;对于每个自己感兴趣的院校,在下面写出自己感兴趣的理由、有哪些实验室;一个一个看院校官网,把它的具体要求、申请截止日期等整理下来 。有一说一,我个人觉得官网上写的都超级详细,直接看第一手资料,根本不需要去社交媒体上看他们总结的什么门路和经验(即使你会看那些参考,也要注意其时效性,因为不同学校的政策可能每年都在变。我这篇文章也是同理);实在不行,直接邮件问人家招生处,他会很热情地给出回答。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一定要独立思考、认真阅读要求、用心准备,对自己的未来目标、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4.3 积极交流、参与科研 Link to this heading

对于我那个语境下的“出国出境”,院校还是非常看重你的科研经历以及与海外导师的联系(connection)的。我在Yale的那段时间,和几个教授交流过。他们其实对于本科生申请直博,不太看重你的文章,因为就像我之前说的,有当然最好,没有也非常正常。他们也不是特别看重你有没有一直待在他们那个领域做研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方向。因此,他们除了喜欢那种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比较有趣的事情的本科生,也特别喜欢那种有好几段科研经历、每一段做得也不赖、能讲清楚讲明白每段经历的人。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个人对科研非常热爱,善于学术交流,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而且换了几次实验室对你而言并不是坏事,帮你排除了一些你不感兴趣的“错误”选项,还让你体会了一下不同方向、不同学科的研究是什么样的。当然,我也不是说让你多“跳槽”,能一下就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肯定是最好,你有更多时间出成果。

除了平常的科学研究之外,你还可以多关注一些会议,平常多去参加一些学术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功利一点说,你还可以参加那种国际会议然后和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见面,和他聊能不能申你那的PhD。

我11月初其实就是这么干的,当时在会议中途我和几个老师分别线下聊了,能够介绍自己的经历、加深他们对你的印象,甚至还帮我纠了个错(我一开始申请错了项目),同时你也能在交谈中继续判断在他实验室读博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4.4 做好独立、自律、面对孤独的心理准备 Link to this heading

我在暑研时提前体验了一下出国出境科研,也感觉选择出国出境这条路其实还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并不是说你申到了好学校就完成人生目标,可以开摆了。

我在美国的三个多月,感受到了与国内不同的巨大的文化差异,比如不像浙大或者说国内一样有这么好的食堂供应、这么方便的购物体验等,出国出境之后你就变成了外国人,交际圈也不可能和国内这样大。所以你需要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科研,如何养活自己,如何面对很可能会出现的孤独。

具体而言,就是你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同时能沉得住气,不骄不躁,在外边面对语言问题也要勇敢表达,得有强大的内心。

我不觉得我自己现在做到了这一点,我目前还在学习和改善当中,但是我觉得选择这条路,还是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调整好这样的心态。

5. 总结 Link to this heading

以上只能说是我从个人角度出发,整的一些大道理和思路,具体的细节说实话我没提多少。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主动去发掘其中的细节,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有效的决策;作为个人观点,这里边肯定也有不少错误和理解上的偏差,希望大家独立判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这次分享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另附分享幻灯片链接:[web slides]